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这些变革都根本性地影响和反映了工业时代基于分工形成的社会大飞跃的实质。 文章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12期。
历代对君臣佐使多有诠释,各有不同,[[23]]但其核心要义即在于系统施治,各种药功能不同,有主治的,有主调的,有主导通的,有主补益的。如同心脑血管,虽然微小的堵塞只占全身血脉的极小部分,但是却能让全身失能。八纲辩证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了系统阐述,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给予进一步发展,后历代总结归纳而成。可以说,分工促使了现代社会的充分发展和繁荣,但是反者道之动,伴随着分工的极端化,也越来越呈现出对社会运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负面效果,这种二元的矛盾,可以成之为分工悖论。因此,真正要让科层体系能够有效的实现各种功能,就要在正式的部门分工层级结构之上,形成有效的多样的跨部门的任务体系,在这一任务体系中,尽管相对于具体的部门是隐性的,但实际上的功能和任务链条是显性的。
当然社会和治理系统运作与工业流水线具有根本性的差异,即工业流水线整体上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而社会和治理体系的运转则不仅依靠单一的控制命令机制,还有大量的市长竞争、民主机制、法治约束以及外部监督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从以上可以看出,系统观念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都有系统论的提出,但中华文明较早提出了完整的系统观念并以道水医的方式流传下来,这非常值得今人之总结和归纳。当然,到底是这个有机世界反映为关联性思维,还是关联性思维建构了有机世界,这需要进一步思考。
近代科学成果成了审视相关问题的一个基点。看起来很遥远的宇宙其实在古人那里也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气既能说明世界的统一性,亦可解释世界的差异性。笔者在这里更倾向于中国人将世界理解为一个有机的世界,进而反映为关联性思维,而非相反。
乐爱国:《简论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兼评金永植的〈朱喜自然哲学〉》,《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近代以降,人们对朱子自然观或自然哲学有很多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面对西学,要在中国传统之中发现科学或科学精神。
摘 要: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中国传统宇宙观从对气与世界万物关系的理解出发,以气为基,描绘了一个世界的整全图景。一进一退,一北一南,如环之无端。面对天人相分,中国人用原始科学建立了一套世界观,并全盘以之解决了这一问题,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之中,使世界服务于自身的目的,这一方面给了人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在事实和价值之间建立了关系,提供了现实的行动指南。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或许有其论辩对手强调的此岸与彼岸的分别,但中国佛教却特别强调一个世界,在根源的教理上并不预设两个世界。
朱子力图在杂多的现象中发现统一,或者说朱子从统一的理的原理出发来看待表面上不那么整齐的世界。葛氏利用西方当代哲学的概念对中国传统的关联思维做了新的阐释。朱子气化的世界有一些根本原理,对世界图式的阐释是符合这些根本原理的。本文在一定意义上排斥自然观自然哲学的讲法,即使使用这些概念,也建立在重新格义的基础之上。
这种作用也就是下文说的天地之强阳气也,也就是道的作用。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从这里便彻上彻下都即是一个气,都透过了[27]2524。[22]99朱熹固然有非常丰富的自然知识,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他自己通过仔细观察得来的,大部分自然知识与专门之学都来自他对书本的阅读。
参考文献[1] 杜维明,刘诺亚.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J].世界哲学,2004(1):86.[2]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3] 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程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46.[5]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385.[6] 南华真经注疏[M].郭象,注.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23:422.[7] 陈睿超.《易》象符号系统的生生哲学起源[J].中州学刊,2020(9).[8] 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校注[M].周启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330.[9] 吕惠卿.庄子义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0] 刘咸炘.道教征略[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16.[11] 严北溟.应对庄子重新评价[J].哲学研究,1980(1):46.[12] 李存山.气论对于中国哲学的重要意义[J].哲学研究,2012(3):38.[13] 宗密.华严原人论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9:17.[14] 江求流.良知与气:再论阳明学中良知的创生性问题[J].王学研究,2018(1):36.[15] 僧肇.肇论校释[M].张春波,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0.[16] 宋志明.从存在到价值:宋明理学的逻辑开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17] 杨时.杨时集[M].林海权,校理.北京:中华书局,2018:536.[18] 胡寅.斐然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9:431.[19] 丁四新.论《尚书·洪范》的政治哲学及其在汉宋的诠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9.[20] 艾兰,汪涛.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1] 张立文.朱熹哲学与自然科学[J].孔子研究,1988(3):51.[22] 钟明奇.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探解:评金永植教授《朱熹的自然哲学》[J].博览群书,2004(3):98-101.[23] 金永植.朱熹的自然哲学[M].潘文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4] 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182.[25] 吴展良.朱子的世界秩序观之构成方式:朱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析论[C]//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台北:台湾大学,2005.[26] 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 黎靖德.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8]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13.[29] 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9.[30]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3.[31] 程颐.周易程氏传[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364.[32] 周敦颐.周敦颐集[M].陈克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4. 赵金刚,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从历史世界到思想世界》。虽然这个传统在一定时期中断了,但今天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重塑中国自然哲学传统的新课题。当信息不够时,由一位预言者来决定当然要比根本不决定要好,更不要说相对暧昧的预言也许能激发而不是免掉思想和决定了[20]48。这一图景,至宋代理学兴起,非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程子和朱子对相关问题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安乐哲、郝大维:《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 进入专题: 气 宇宙观 。现代科学客观化的世界分解了事实与价值的这种原始综合,在成功地便利于解释和展望中,它离开我们到别处去发现我们的价值[20]47,它能为在无知的情况下怎样行动这个普遍性的问题提供一个解答。
我们不能仅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朱熹的自然观,用现代科学判断朱子认识的对错,而应该回到朱子的哲学系统,尤其是他的气思想中,看他从哲学与当时人的直观经验两方面如何理解世界。朱子对世界的理解首先是哲学的而不是知识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片段式的。
这里指出了不能用西方话语裁剪中国思想的问题,但实际做法依然是在用西方自然哲学的范式理解中国思想。二、关联性思维与一个世界通天下一气代表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最基本图景,即强调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性,在这样的世界图景中,没有主客的对待,没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
对形上学问题的理解决定了朱子对宇宙的理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庄子·知北游》提出的通天下一气,这一讲法深刻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气与一个世界的理解【4】。因果思维是一种将事物分解,直至发现其数学化的自然规律,然后重新将它们统一于另一种宇宙秩序之中的思维方式。【22】金永植在《朱熹的自然哲学》一书的第一编中详细讨论了朱子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着力较多,但对于基本原理则讨论不多。
由此,它就深深地卷入到这样的话语之中,主要关注两者(译者按,人事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一理与一气的贯通,这在我们对朱子对动静与阴阳一二的讨论中可以看出。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他在讨论相关问题时的科学预设。理学家之外,陆游、辛弃疾等均讲通天下一气,宋人对此语的强调可见一斑,而这也代表了宋人对于世界图式的基本共识【11】。
世间万物的诞生、成长、死亡,都是源于气的运动——聚合离散。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一问题,葛瑞汉认为这样的提问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其一,人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进行提问。
在其中,大自然与人类世界之中发现的实体,过程和现象分类之间出现了对应的或匹配的关系。朱子观察自然,并从自己的哲学出发,完成对世界现象的阐释。在相关问题上,我们承认李约瑟所讲,理是宇宙的组织原理,气是物质-能量的统一体。[20]2葛瑞汉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说来说明相互关联的事物存在于一种谱系化的结构之中。
参见许苏民:《评杜维明存有的连续性--兼谈中西哲学气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第2期。天地鬼神日月阴阳草木鸟兽[27]287都有理,但在根源上,从它们身上求得的理和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等人伦上求得的理别无二致、不相冲突,天人无二理、本末无二致[26]2083,都是一个生理的展现。
朱子的思想往往被现代研究者认为是理气二元论,但这一解释结构上的二元,并不与根本世界图景的一个世界相冲突。这些基本原理在朱子哲学当中被关注得较多,相关问题也讨论得比较充分。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盈虚常与天地流通,宁非刚大乎?人惟自梏于形体,故不见其至大。葛瑞汉认为,古代理解的宇宙比伽利略后的科学有一大优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仅知道它可能是什么,还知道它应该是什么。